业话高金 - 业话高金 -
“慎重选择,坚定执行。”这是郑祖华作为“高金领航计划”业界导师对MBA学子的寄语。回望过去三十余年极富传奇色彩的职业经历,他的人生哲学也在其中体现。

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为中集研发第一座登机桥,成为公司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作为企业掌舵人,他临危受命,带领中集天达在千帆竞逐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全球第一;作为导师和管理者,他提倡“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以年轻人才的培养为己任。

“人生是马拉松,定义成功与否的不是一时之功。当你找到正确的赛道,必须脚踏实地,静心笃行,才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容前行。”


郑祖

深圳中集天达控股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兼 CEO
高金领航计划业界导师

01
从工程师到企业掌舵人,人生在于慎重选择,坚定执行

回望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郑祖华认为有数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是通过高考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赶上了祖国繁荣发展的大时代。第二个重要的选择是工作两年后考入西南交通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毕业在武汉工作一年之后,选择来到深圳,加入中集公司,并在之后的35年中从初出茅庐的基层工程师,成长为中集天达的掌舵人,一路带领公司问鼎行业“世界冠军”。 

来到中集后,郑祖华接手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大亚湾核电站为核电设备供应商-法国的法马通公司配套厂房和办公工程,在没有资深工程师带领的情况下,“以一种没有退路的方式”边做边学,出色完成了任务。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走出了学生时期对未来的迷茫,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工程师,并第一次在工作中感受到个人的价值。 

在大亚湾项目接近完成时,作为同期中较优秀的年轻工程师,郑祖华成为中集公司研发第一座登机桥的6名小组成员之一。这是郑祖华职业生涯中另一个关键转折点,也是中集天达发展的起点。

“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团队只有6位工程师,几乎都是新人。”在登机桥领域,当时的中集公司也是刚刚起步,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开始。在没有任何实体构件的情况下,仅仅靠图纸和承诺,团队完成了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交付的突破,帮助公司获得了第一单登机桥业务——天津张贵庄机场2条登机桥的项目,又在不久后拿下设计更为复杂,技术挑战更大(分为内桥和外桥,且固定桥尾端带有升降)的香港启德机场项目,为之后的全球化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凭借追求完美的责任感和敢想敢做的探索精神,郑祖华多次在技术领域“出奇制胜”。比如,在面对登机桥升降驱动技术难关时,他“突发奇想”,创造性地引入起重机伸缩臂的伸缩设计原理,将原先每台4万一组,一共两组的进口轴承采购成本降低至5千,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除了技术领域的突破,更让郑祖华印象深刻的是统筹全局,从零开始搭建设计与制造体系的过程。从单个承载30吨的轮毂和轮胎到液压设备,所有零件供应都是郑祖华一次次从翻黄页开始,踏遍全国以及我国香港逐步落实,“那段时间每天都充满着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落实的项目,是工作天天逼着你去进步、去思考。” 

如果说第一座登机桥的研发是郑祖华在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与成长的关键转折点,启德机场项目则为他带来从技术专家视角,到管理者视角的重要转变。 

在启德机场项目中,香港客户团队先进、严谨的项目管理方式深深影响了郑祖华,让他开始思考如何能将技术转化为质量稳定的产品,沉淀每一次的经验和教训成为未来的积累。时任运作总监的郑祖华开始大刀阔斧地对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到调试的各个流程环节进行程序化的管理和标准化改革,之后他又亲自编制了管理体系的各项规范制度,提升了公司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 

在郑祖华的带领下,中集天达很快凭借登机桥业务在行业崭露头角。2000年年初,郑祖华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代理总经理,作为公司掌舵人多次带领公司渡过危机,进入发展快车道。从1989年从无到有研发第一座登机桥,到2007年销量首次登顶世界第一;如今,中集天达是登机桥领域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全球占有率超过40%,并围绕机场与物流自动化、消防与救援装备业务的多元化战略,逐步发展成为技术领先的小型国际化集团。

“慎重选择,坚定执行。”回顾在中集天达的35年,郑祖华的人生哲学也在其中体现。“人生是马拉松,定义成功与否的不是一时之功。当你找到正确的赛道,必须脚踏实地,静心笃行,才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容前行。”

02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知道”到“做到”

作为一位工程师出身的企业高管,郑祖华也鼓励技术背景的MBA学子们主动探索认知与视角的转变。“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优秀的技术人才是全局的把控者,既有对产品的深刻理解,又能顾全千头万绪的细节。这些能成为晋升管理时的独特优势。但技术人才的特点和可能的不足之处在于视角的局限——过度关注产品思维而忽视了用户思维。须知产品的好坏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尽早完成视角的转换,技术人才就能在职业上升中占据主动。”

在受邀参与“高金领航计划”前,郑祖华也曾在其他院校担任业界导师。“通过对比高金和其他MBA项目的课程,我感受到高金在学术上的扎实底蕴和严谨的治学风格。能来到高金的学子一定是高素质且不断追求自我提升的群体。”

1999年年底,进入北大光华深圳MBA,郑祖华曾是深圳最早的一批MBA学员之一。在那时,厉以宁和张维迎等大咖教授所带来的管理思想和研究成果让他深受启发。“正值我担任公司总经理,关于公司管理,我的很多思考在课程学习上能够找到答案或者被印证,这让我受益匪浅。” 


如今,作为导师,郑祖华也希望自己的经历和积累能为处于职业发展关键期的同学们带来帮助。“在专业领域,学校已经提供了完善的培养体系,那么导师需要做的更多是结合自身经验为他们答疑解惑、完善决策,在社会认知和心态上提供帮助,成为前进路上的坚实后盾。” 


在采访的最后,郑祖华也为高金学子们带来寄语,“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所谓学习不仅是思维上的转变,最终应该落实到行为上的改变。拥有远大理想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第二,成事在人,谋事在天。以及最后一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要过度沉湎于一时的成功,更不要在挫折和低谷中一蹶不振。当然,提出建议和获得建议都不是困难的,真正困难的是知行合一,笃行不怠。”